荛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荛,草也”。也就是说,荛就是野草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把“艹(草)”写成“荛”呢? 我查到了两种说法。一种的说法是,许慎认为“艸(草)”字的古文字像形表意,写作“荛”。另一种说法是,许慎认为“艸(草) ”字的古代字形像从“尧”省。因为“堯”的繁体字写做“堯”,所以“艸(草)”字就借用了“堯”的字形,而音义保持不变。 不过我翻阅了多种古籍,发现“荛”字除了作为名词指“青草”之外,还可以作动词用,意思就是把草木焚烧。例如:
1、《诗经·豳风·七月》:“‘二月’农候始耕。‘田夫负耒’,‘我蓺黍稷’……‘十月涤场’,‘烝然罩罩’,言获刈禾黍归橐中,蒸而纳之,以供来年之需。”“烝然罩罩”的意思是,麦子已经收割完毕,禾黍也已经打完了颗粒,现在正是收拾田野的时候。
2、《楚辞·离骚》中有“备樵苏以致薪。”王逸注:“苏,水草也;樵,柴也。“樵苏”就是指打柴。 除了“芟、刈、薙、薅、锄、耨”等表示铲除草地的字以外,还有“燎、焚、燔、燃”等字都表示烧掉的意思。“燃”的字形演变如下: 我猜测“荛”字最初就是表示焚烧的意思,然后引申为“草”的意思——其实“草”指的是“草丛”,而不仅仅是“青草”——再然后又引申为“打草”的意思。 从字形上看,“荛”是由字构成的新字,而且表示的都是烧草或者割草的意思。“尧”则是一个独立创作的字体,而且一般表示的是帝王的名字或者与帝王有关的事情。因此“荛”和“尧”是两个同源异体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