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五行属什么?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阴阳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和概念体系。《礼记·乐记》称“观其始而欲善”、“观其流而悦清”等;《淮南子·天文训》则说: “天地之道,犹川谷之与江海也……故曰水居百源。”这些论述都反映了古人对事物性质及其来源的思考。 古代五行学说把万物分成五类,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或物质形态(又称物质属性),并进一步演绎出相生相克的关系。
关于五行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者所作。如《汉书·艺文志》说:“管仲有五行之论,盖本黄帝诸子之说”。《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说:“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其身,……五德并行,百物繁登’。”可见五行思想的产生比孔子还要早一些。 在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木代表春季,具生发之气,象征仁;火象征南方,具有炎上、向光之气,象征礼;金属秋天所生,具有肃杀、收引之气,象征着义;水居于北方,具有寒冷、滋润之象,象征着智;土居于中央,能生长万物,又载四行于其中,所以象征信。因此,人们便根据这个逻辑关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宇宙结构图式。 五行配四时、十二月、五方以及五色、五味、五音等等,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观念系统。这种五行系统的运作体现在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中医的理论基础就在于这套理论体系之中。 它还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建筑为例,《易经·说卦传》云: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讲八卦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却为后世将八卦中的四个卦象分别置于建筑的四个方位提供了理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观念不仅重视对自然的认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强调天人感应,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应妄自尊大。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过分强调了天人之间的感应性,导致了唯心主义的泛滥。其次,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万事万物,使本来非常简洁的概念体系变得十分复杂。最后,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没有成为封建王朝统治天下的依据,而是被道教和佛教拿来作为教义的依据之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