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五行属什么?
裘(jiū)姓源出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叔颖于管(今河南郑州),称管叔,建立管国。由于管叔为文武周公之叔,故又称“周公叔”。管国传至第32代孙桓公姬友时,国力较强,经常干涉诸侯国事务。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管叔联合卫君武公子州吁伐郑。次年,又联合齐、宋、燕攻郑,并占据其地。鲁庄公十四年(前690年),郑伯复国后,开始迁都于栎(今河南新郑)。后来管叔的子孙就以此地为姓,称为管仲。
春秋时期,管仲曾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日渐强盛。到了战国初期,成为东方强国之一。 管仲的后裔有的以先人职官为姓,称管氏;有的则以爵号为姓,称仲氏。两姓传到汉代,又有合二为一,统称其氏为管仲的演变。 汉朝以后,许多姓氏书籍都记载了这一情况。如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晋朝司马彪撰写的《续汉书·郡国志》,唐朝张守节撰写的《史记正义》等,均记载了这种情况。明朝著名学者徐光启在《春秋姓名录序》中也说:“齐有公族管氏,秦灭齐之后,子孙以谥号为姓。管仲相齐桓公,有功,谥曰‘文’……其后子孙以谥号‘文’为姓。”“仲”字的意思主要是表示排行老二。管仲的第二代叫仲宁,第三代叫仲仪,以此类推。这跟孔子的弟子“子思”、孟子的“孟子”一样,是代表这个家族某个成员排行老二的专用称谓。这种称呼一直使用到唐宋时期。宋朝人编撰的《百家姓》把“管仲”和“仲尼”分列在第54位和第89位。明朝人编撰的《百家姓解读》也指出:“孔丘第22世孙讳子思,为其宗庙称‘思成’,则子思二字,乃孔子之孙名仲尼。”“管夷吾居相位,尊谓之‘管文’,则夷吾之称益明矣。”说明这两个人物的称呼是由他们的祖先的爵号和谥号转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