嶫五行属什么?
《新华字典》第14版中,“嶫”字部首仍然是“高”,偏旁仍是“高字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嶫”字部首仍然是高。 根据《康熙字典》等古代辞典,我们可以知道,上古音“嶫”属定母麻韵、中古音属定母佳韵、今音属阳去。 那么,问题来了,“嶫”的形旁应该是“高”还是“山”呢? 我认为应该属于“高”部,理由如下:
一、“山高雄伟曰嶔崟,山高峻险曰嶫”,“高山”之义当源于此。 “岑”字,各主流字典收录的字形有两种,一种为“岑”(上图),一种为“岑”(下图)。 但无论哪种字形,其部首皆定为“山”,根据古代汉语的特点,一字多形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山”部的字形明显多于“高”部的字形,且大多数字与山有关,所以一般以形定部首的原则,“岑”属山无疑了。
二、从“山高雄伟曰嶔崟,山高峻險曰嶫”可知,“嵽”指山很高耸,且含有“高”的意思。 而“陟”之本义即指“登上”,“陟”与“高”关系密切,可通用。《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唐代孔颖达疏:“《释木》云:楩树高山上,谓之楩枬。”“髙”的古文字形上面就是一座山的形状。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嶫”字的形旁应该为“高”而非“山”。
三、现代词语中的“山高水低”(形容事情做得不够彻底,露了马脚)、“高不可攀”(形容难以达到的境地或无法克服的困难)、“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等等,其中的“高”都是动词性词素,“山”则作名词用。如果“嶫”的形旁是“山”的话,这些词语都无法成立。 如果“嶫”的形旁是“高”而不是“山”的话,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上述那些带“高”的词都可以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