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行是什么?
《易经》中用到的“五行”与现在金、木、水、火、土五行没有直接联系。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水火木金土不仅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所以叫五行),而且以阴阳分属水火土属于阳,木金属阴。
后来《易经》中的五行和此处的五行不完全一样了,因为易文化起源于上古伏羲氏的卦象,而最初的五行是配卦象的。在《周礼》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卜掌三筮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这里的三种筮法对应的三本古籍就是连山算,归藏算,周易算。其中,连山算是以八经卦排列而成,每卦六爻,所以共108个变化;归藏算也是以八经卦排列而成,但每一卦都是上下两层共四爻,只有52个变化。从周代开始这二种筮法就失传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发现这52个变化的数字十分接近64个阴阳数,于是就用64除52得3.1416,把这个数字命名为圆周率,这个数值也被命名为“速率”。并用这个数字去推算其他很多的事情,比如说通过测风速来计算风向等等。
这就是最早的“五行”,它代表的是一种运动的模式或者说是规律——水往低处流,火往上燃烧,木头可以做成船,金属可以铸成器,土地可以耕种……人生也如这五行,有的人一生奔波劳累像水一样,有的人一辈子高居庙堂像火一样,有的人生来漂泊无所归像木一样,有的人经营产业如土一样,还有的人像阴阳交替的月亮一样,这其实都是五种不同的运动模式或者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