苒是什么五行?
“苒”字的笔画,《康熙字典》标注的是15画,而现代的电脑输入法中则是16画。 那么到底是15画还是16画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汉字笔画的一些常识。 从古到现在,汉字的笔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汉字的笔画究竟应该怎么数?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东汉著名文学批评家王逸在注解屈原的《离骚》时说过一句话:“字者,言其局部;划者,成其段落。文虽千字,划惟百章。”(《古文苑·卷一·离骚经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字就是部分,划线就是段落。即便是一篇文章有上千个字,但是分段落的时候,每段最多也就一百个汉字。
这里的划线,王逸解释为“书契之剂也。言一字则一日涂一番,至划多,病日深矣。故谓之‘剂’,亦曰‘病’。”也就是说,王逸把文字的笔画看作是病,是一个个的“病”连在一起成了文章。所以,他主张文字的字体结构应该像人体一样合理分布,每一个部位(一笔)都不能过于倾斜、臃肿或者细弱。否则就是美中的不足了。
东晋大书法家书论家王羲之则认为,字有偏侧,才有美感。他在《笔势十法》中说:“字宜斜,令其疏密得所,整齐中须寓险绝之意。”就是说,优美的字形是有斜度,并且要有合适的紧凑和分散的。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楷书诀》中也提到:“凡作字体,皆应左侧行。”也就是字体要左倾。 王羲之父子所说的右倾和左倾,是相对于整个字而言的,并不是指某一笔就应该这样书写。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写字的时候偏左或者偏右太多,就会成为错别字了。例如“差”“刚”“雄”“维”“斯”“争”“凤”“独”等字,如果写得左右失衡,就会成为错误的形状了。
除了王羲之一家有此说法外,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许多书家都有类似的说法,可见这是个流行的意见。 到了宋代,著名的书家米芾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古人学书,不问一字之形,或不类古人,必拒之。”(《海岳题跋·卷二·书史》)就是说,学习书法,只要看到字写得不像古人,就拒绝练习。这种态度显然是非常极端的。
其实,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的是神似,而不是死板的形似。如果太拘泥于像与不像的问题,反而容易失之于拙劣。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就指出:“真以不草为名,草以不真为妙。”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书法因为不写草书而著称,但草书却因为不像真正的书法而妙不可言。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却生动有致,自成风格。正如这个人,虽然是丑八怪,然而却可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