瑴五行属什么?
“瑴”字五行属火,读作jué。 该文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释义如下: 《集韵》子略切,音爵。《尔雅·释器》璧琮谓之瑴。又《玉篇·珏部》两珏为璧。○按《周礼·天官·玉府注》:璧,玉也。《礼记·檀弓疏》:璧,美玉也。是皆谓璧为玉之名。至若《汉书·礼乐志》注、王莽传注及《晋书》等,并以为璧与爵通,则误矣。且前说从《周礼》,后说引《汉书》,亦自相矛盾。盖“壁”古音即属职部,而“爵”本清母音,职部与清母虽隔四声,然平水之“去上声”与“入声去声”则是转音,于音理亦相通。故“璧”之为“爵”之音变,其例甚多,如: 伯爵→柏璧、白璧、碧璧; 仲爵→钟璧、中璧、仲璧; 父爵→甫璧(附)、付璧(附)、府璧; 公爵→公璧、工璧、恭璧; 子爵→子璧、自璧、梓璧。 有司奉璧→有斯璧、有是璧。 以此证之,“璧”与“爵”之通假显然。 但需注意的是,上述诸例的“璧”字都作名词用,而“瑴”字作为名词时,只指“两只璧”或“两块璧”的意思。当“珓”字作为动词时用“珏”表示,作为名词时用“瑴”表示——这里的“瑴”字的含义与“璧”类似,只是数量概念更多了一点。
“瑴”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之中,形状做“𢿈”。小篆将金文的“𢿈”写作“���”,隶书则写作“蒦”或省作“蒦”,楷书则写成从“玉”从“蒦”或作“𡃖”。现在普遍使用的简化字“角”“玦”“阕”“缺”等等,都是由“蒦”字简化的。 由“蒦”字简化而来的现代汉字,除了用作符号或数学上的“角”以外,其他字通常都不再表示具体的意思。然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古人把圭和璋的截面形态看作是半圆形,因此“珏”字在汉代古文中的写法就是“阙”,而“阙”在古代也常常用于表示圭和璋的截面形制。比如说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玉部》: “圭,上圆下方。天子执矩,诸侯执圭。” 又《玉篇•玉部》: “璋,形如半圜。卿执璋,使者执璋。” 那么,为什么“圭”“璋”的截面是半圆形,而“珏”“闕”的字形却是方形呢?原来,古人制作玉器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器物的用途来赋予它特定的形制。玉圭和玉璋是用来祭祀天地之神和朝聘之用的,属于仪仗之器,因此要求制作精巧细致,如此才能展现出天地之神灵降福的庄严景象。这样的仪仗之器自然不适合做成方形的,而是应该做成上圆下方的半圆形。
同样,古人制作玉珏的时候也是把它做成两个半圆的连璧,而不是像制作璜那样将它打成一条连璧。这是因为古人把玉珏和玉玦当成是象征婚姻的信物。据《礼记•内则》记载:“纳吉,用璧,纳采,用琮;纳币,用圭。”孔颖达疏:“此二器(瑾瑜),皆以比德,如玉之美备,犹夫玉之始事,致精极善,然后成器。” 也就是说,只有先制成璧状,然后用雕刻的手法使它具有纹理,才算是完成了一件玉器的制造过程。反之,如果用打磨的方式让一件玉器具有了一定的形状,那么这种形状只能是圆形的。所以,古人制作玉珏的时候必然要先制成璧状,然后再加以雕琢,因此它的字形应该像“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