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五行属什么?
《礼记·祭义》:“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万里之外,承尊卑之序。” 郑玄注:“千里曰远。以尊卑相次而祭祀者,百里之内昭穆,千里之外宗庙之礼异也。” 东汉班固撰《白虎通德论·祭祀篇第四》载: “天子、诸侯必有祖庙,宗祀之所由起也。宗者,尊也。祭祀则立祖而南面,尊祖之神灵而亲见焉;宗祀之礼,岂不信顺乎!” 晋代王弼等注《周易·坤卦·六二爻传》: “直,径也。履道坦途,直而行之,可以往上也。” 王弼注: “阴虽不当位,行在君道,处中不偏,故能大行不息。直而往,前所无也。” 南宋朱熹撰《周易本义·坤卦·六二爻》: “阴柔之中,自有刚断之德。” 又《序卦》: “有大恒,然后可大居。有恒,而后家可居。” 清代李光地撰《周易折中·坤卦·六二爻》: “[六二]阴极阳生之处。……唯其静矣,所以为至动也。” 从以上文献来看,“尺”“寸”“丈”这些长度单位与“天”“地”“人”这些范畴一样,是周代就存在的,属于上古文化中的基本元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一样,是一个个既相互关联又有严格区分的范畴。
从逻辑上说,先有“尺”“寸”“丈”这三个概念,才有进一步区分它们的单位“仞”“寻”“步”(一寻等于八尺)。同样道理,先有“里”“外”“间”这三个概念,才有进一步区分它们的单位[闾][庭][舍 ](一舍等于二十五丈)。这种依次划分的方法在古代叫做“分野”,现代地理学仍然沿用这一术语。比如一座山有“海拔千寻”之称,就是按“里”“外”“间”这个序列划分的高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