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甘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序》中也有记载:“五行相生,亦有一生五者乎?……” 可见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元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后得到的结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最基本元素组成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而人体也由这五类基本元素所构成并在运动中不断处于平衡状态。 五行学说不仅被古代医家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结构而且也被用于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说:“五脏之气,右主行,左主止……心气运行,有升有降,肺气运行,出入升降……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宜降则和……”正是基于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这种认识,故后世医家才得以构建出“脏腑经络”“三焦气化”“气血津液”等中医学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所说的五行并不是指现代科学中的五大的元素或物质。因为古人已经认识到世界是由复杂的大千世间万物组成的,所以五行实际上是指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或者说五种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五种形态,它们分别是:
1.生长化收藏(木火土金水)
2.升腾降浊清(风火热土金水)
3.润下炎上(湿寒火土金水)
4.闭塞流溢(燥寒火土金水)
5.郁滞消散(金土木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