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钧是属于什么?
“五行”,最早出自于《尚书·洪范》,指的是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运动的状态; “均”,指均匀、均衡之意。 “五行均”,即五行运转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这种状态应该是良好且稳定的,既不过分旺盛,也不完全衰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中庸之道”。只有达到了这个状态,万事万物才能繁荣兴盛并持续发展下去。
其实,“五行”与“阴阳”一样,是古代中国人描述世界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体系),而不是具体的某一实物或现象。这种表述方法相当模糊,给了后人很大的解释空间,也导致了历代儒生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 正因为如此,古书所载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现代科学看来是相当荒谬不经的。不过,这种观点确实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即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而是通过经验总结得到认知。用形而上探讨的方式去理解五行,无疑会是南辕北辙。
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古人想出了五行的相胜(相克)原理和相生原理,以及相应的配属关系: 相胜(相克)的原理: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原理: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 相胜(相克)的配属关系: 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 相生配属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
正是依据这些简单的原则和关系,古人的生活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禁忌和讲究。 事实上,这些原则虽然被古人看作是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但在现代科学看来,不过是不同事物之间微弱的能量传递或者说是信号传递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某种属性较强的元素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影响其他元素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