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身弱怎么补?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有着自己的属性。 人们根据它们的属性,分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金生水,水生木等;也分行、司、主、化,即金主义,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礼,土主信。还有五行的季节分配和方位分配等等。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五行生克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研制各种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病因,进而确立治则,处方用药。
在中医看来,人生病是有原因的,《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也就是说人得病是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和身体内在因素造成的,其中身体内在的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五脏功能失调等因素。对于外界因素,《黄帝内经》认为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犯人体导致的。
中医把病变部位称为“病位”,把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类,而将外因又细分为六淫和疫疠之气两种类型。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首先被用于解释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如季节更替,气候变迁等。其次还被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的成因以及治疗法则等。
中医学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的,这种结构上的对应关系为中医运用五行学说提供了依据。 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指导人的生活方式,通过调节人的生活环境来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比如我国古人提倡春天梳头,夏天洗澡,秋天剃须,冬天沐浴洗脚,这些都是遵循五行学说的结果。
如果人体任何一个脏腑有了毛病,可以根据它们的五行归属结合季节特点用中药或膳食加以调节。例如:
①胃不好的人,冬季宜适当进补,食用羊肉等食物以温胃散寒。
②肝病患者,春季要注意调养肝肾,多食大枣、韭菜等。
③肺脏不良的人,秋季应注意饮食清润,少吃辣椒等燥热食物,多吃梨子、西瓜等。
④脾不好的人,冬季应少食生冷之物,避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 还可以通过药物来补养体内的不足之处。然而并非人人都可以直接服用补品。如果应用不当,非但不能起到补充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节体内失衡的状况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