棫字五行属什么?
棫,yù ,姓; 字:木(《说文》)、棫(《集韵》) 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的人一提起姓氏就只会想到女字边旁那个姓(也就是母系社会那一套),而忘了姓氏最初的来源和男性有密切联系(周朝的姓氏制度还在研究当中暂时不能多说)。因此“木”一定是男字边的姓氏(我怀疑有可能是祖先树崇拜或者氏族标志之类的缘故)。关于这个“木”字的解释,东汉的许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在此不再赘述。
再说“棫”,《说文》:“朴也。从木,雨声。读若玉。”段玉裁注:“俗作栎、楥等字。”可见“棫”字古音yu3,今音yù。段注引《释名·释山》“棫,榆也,似榆而小。”清胡承珙在《周易衍义》中指出“此亦以形义求之。”“从木,雨声。读若玉”一句,说明“棫”字音同“玉”,字形类似“雨”和“木”。 “雨”旁的字一般与液体有关,因此可推“棫”字本意是一种带有雨滴一样的树叶的树木。
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树呢?我认为是桤[qī](读如妻)。理由如下:
1.一种植物如果两个读音很近并且字形相似很容易混淆,例如禾木旁的“稻”和“藻”,女字旁的“姐”和“婕”;
2.“桤”和“枍”都是古代建筑中的梁柱之名。《诗经·小雅·林泽》:“棣棣其叶,芃芃其草,崟崟其木,猗猗其竹。”其中“木”指的就是桤;
3.汉代班固的《东都赋》中提到了“桤”,说明至少在汉朝“桤”字已经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了;
4.《广韵》:“桤,木出蜀地。”唐代苏颂《东坡书传》卷八引李珣《渔歌子》词“葭苇苍苍月色寒”,注曰“桤,木似榆。”可知宋朝时人们还认为“桤”是一种蜀地特产。
“棫”和“檟”两个字在宋代以后通常混同使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三·楡》中明确指出:“今人谓楡为楡树。……俗作榎,非。”并引用杜甫诗句“新蒲细柳犹未稳,晚楝早樗相并枝”(《绝句四首》)证明“榎”是“楡”。这实际上也是把“檍”与“楡”弄混了。 我认为“棫”就是“桋”,即今天所说的“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