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狗年是什么年?
“五行”与“五音”,是中医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而“金”又分为庚、辛;“木”分甲、乙;“水”分壬、癸等等。这些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阴阳》里就有记载了。 而“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徴、羽五个音阶。 把“五行”和“五音”联系起来的,是汉代的经学家们。他们在整理《尚书》、《诗经》等古籍时,发现了其中的“五行配五音”、“五行配四时”的规律,并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 比如《礼记·月令》中记载了春季的五行、五音、五时的规律——寅月(立春至惊蛰),木旺,其音角;卯月(惊蛰至清明),木相,其音征;辰月(清明至谷雨),木休,其音羽;巳月(谷雨至立夏),木囚,其音宫;午月(立夏至小满),木死,其音商。
又比如《论语·阳货》中提到,季孙氏演奏“四牡”之诗,孔子认为不合适,理由是季孙氏没有掌握“六艺”中的“御”,不会驾马车。因为古代用兵车作战的时候,一般是由右边的武士驾驭战车,战车上的勇士持矛作战。如果右手的武将弹奏乐曲时,左手必然空虚,会给人一种不均衡的感觉,因此这种奏法是不合适的。这其实就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评判音乐的高下的。而中医理论中,五脏之间的关系也是相生相克,这一点和五行相生的理论是一致的。所以后人经常用五行的道理来解释中医学的理论。
除了五行、五音之外,中医还常用一个术语——“五志”。这就是指“怒、喜、思、忧、恐”5种情志。古人认为,这5种情绪是和人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的。比如《黄帝内经》中说:“悲则气消……”这就是说,人受到悲痛的情绪打击后,很容易损伤肺气,出现呼吸浅短没有力气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