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五行代表什么?

潘康盛潘康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讲“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里把阴阳二气交结而化生的云,跟大地之气相联系,明确地将云归于阴中之阳;又因为“雨”是液态,属于阴,所以云和雨一样都属于阴阳之中立的位置(即少阳)。 所以古人说天上有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地上有八节“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芒种,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天上的卦象与地上的节气对应,这就是“天人感应”。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云在天上对应哪个卦呢?《易经·乾》曰“云从龙”,显然云是跟随龙(或者说太阳)的,所以云在天上的运动就和龙在天地间的运动是一样的。《易·乾·文言》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龙在上,云也在上”呢? 于是,云从龙,云中卦就是乾卦了。

但这样表述还是有点儿问题,毕竟云时阴时阳,时多时少,如同月盈亏一样变动不居。如果将云比做月,那么月下卦就应该是朔望圆缺变化而在卦象上表现的上下浮动。但这个浮动的周期长度怎么与节气对应呢? 《黄帝内经》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之雨”(灵枢经·五十营篇),这里的“雨”字显然是指下降过程中所形成的液体,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津液。津液在下焦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小便。《黄帝内经》还说过一句“津充脉满,络溢皮肤,渗注腠理”,意思是说,身体里面的津液就像水一样,会通过经络遍布全身,然后通过毛孔渗透出来。可见,这液化的过程就跟节气顺序形成的过程一模一样!

所以,云月的盈亏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就是如此得来的: 在时间跨度上,一个是农历月(阴历),一个是公历日(阳历),在阴阳属性上,一个属阴,一个属阳,但在时间序列上,二者却都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于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二十六等阴历日期对应的二十四个节气就在公历日历上形成了固定的标识。

解馥滋解馥滋优质答主

中国传统文化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

金:代表坚硬、严肃、收敛的性质,如金属、骨骼、大便。

木:代表柔软、有生气、向外向上的性质,如树木、眼睛、筋骨。

水:代表寒冷、沉静、下行等性质,如水、耳朵、小便等。

火:代表温热、上升、有光明的性质,如阳光、血、面部色泽等。

土:代表培育万物的特性,如大地、脾消化食物的特性等。

中医用五行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把人体的五脏(心、肺、脾、肝、肾),五腑(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五窍(口、鼻、舌、目、耳)、五体(皮、肉、筋、骨、脉)分别归属于五行,称为五脏配五行。

木→肝、胆、筋、目;

火→心、小肠、脉、舌;

土→脾、胃、肉、口;

金→肺、大肠、皮、鼻;

水→肾、膀胱、骨、耳。

人体健康就是这五行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如果五行出现了不协调(通常是某行过盛或过衰),那么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甚至生病,即中医上讲的“亚健康”或“内病”。这时,如果能及时调理,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那么各种不适就会消失,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易经云:“运于地为云,悬于天为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五行云意为调理人体的五行,使之平衡协调,进而达到养生、美容、保健、康复的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