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按农历算么?

司马珊桐司马珊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把世界划分成五个部分,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五种属性。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本质是什么? 在中医学理论中,木火的本质属于阳气,土金的本质属于阴气;在易学和术数中,金木水火土的本质都属于阴阳五行之气。只不过中医侧重于阴阳平衡,易数理强调阴阳偏盛(比如木过于旺盛的人性格就会比较直来直去,缺乏圆滑)。

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比如生日是10月15日上午9点出生的,十月为土,十五日为火,上午九点为阳,所以此人生辰八字就是土火陽金木。 而农历是阴阳合历,既有阳历的因素,又有阴历的成分。因此用农历来计算五行是比较复杂的,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看是否立春立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季,气候逐渐转暖,自然界的生物也开始复苏,这是一个阳盛于阴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其年干(又称岁神)的五行属阳,月干的五行属阴。比如2021辛丑年正月乙丑日甲申时生人. 农历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一个是立春至惊蛰这一段时间,另一个是立秋至白露这一段时间。

如果出生在第一个立春之后,年天干属阳,月天干属阴;如果出生在第二个立春之后,年天干属阴,月天干属阳。而出生时辰的阴阳也是如此区分。 每月有阴月阳月之分。农历每个月分为上中下三个月,初一是阳气最旺的一天,也是这个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初二到初三,月亮逐渐圆起来,称为“望”“满月”或“既望”,十六以后月亮逐渐变缺,成为“残月”“月初”或者“月高”。

一个月中有阴月和阳月之分。当月亮由缺变圆的时候,就是阳月;而当月的农历日期由初一到十五,就是阴月。 此外还有闰月。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就有一次闰月,月份多了30天。而闰月在不同的年份位置不同,有时是在五月之后加一个闰四月,有时是在六月之后加一闰五月。不管怎么闰,每年多出来的那一个月的农历日期总是不变的。而在这样的农历年中,一年可能有一个或者两个立春。

吕荫蔷吕荫蔷优质答主

在中国的历法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相配,以天干的甲、丙、戊、庚、壬为阳,按“天干大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奇偶次序配合十二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以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按“地支小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奇偶次序配合天干的乙、丁、己、辛、癸为阴干,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十干十二支”的阴阳合历纪年顺序。

木、火、土、金、水被称做“五行”,五行中每一行都有一种特性:木性生发,火性炎上,土性敦阜,金性肃杀,水性润下,每一行都克一行,被一行克,从而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链。古人为了将五行和“十干十二支”配合起来,首先将五形和十干相配,取象于双手大指至小指的五节,木形取大指的两节,其第一节为阳木故用甲表示,第二节为阴木故用乙表示;火形取食指的两节,其第一节为阳火故用丙表示,第二节为阴火故用丁表示;土形取中指的两节,其第一节为阳土故用戊表示,第二节为阴土故用己表示;金形取无名指的两节,其第一节为阳金故用庚表示,第二节为阴金故用辛表示;水形取小指的两节,其第一节为阳水故用壬表示,第二节为阴水故用癸表示;然后再将配属了五行的十干和十二地支相配,依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原则,并使各干所配之支都能表示该干所属五行的特性,从而形成了具有五行相生相克性质的六十甲子,将纪年和五行结合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