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属于五行属什么?

瞿琳沫瞿琳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葶”字,拼音tíng,部首艹,部外笔画15画,总笔画18画,五笔AYMF,仓颉THANF,郑码ECBW,四角10277,结构上下,统一码4BA9;

“莛”字,拼音tíng,部首竹,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9画,五笔AFQT,仓颉TGOT,郑码EKWZ,四角46677,结构上下,统一码4C7A;

二者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且均属于常用汉字。 那么,这些文字的不同来源和各自演变过程如何?它们之间又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呢?

(一)“葶”“莛”二字皆属形声字。

1.从字形上看,“葶”作上下结构,下部的“丁”是声旁,上部为形旁,表示“葶”的象形符号含义;

“莛”作上下结构,下部“丁”也是声旁,上部为形旁,表示草茎的象形符号含义。可见,“葶”、“莛”的字形较为相似,但“莛”的上部多写了一横,这应该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做的简化处理。

2.从字音上看,现代汉语标注发音均为ting。《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书标注发音均为tíng。《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辞典》则标注为dìnɡ。 “葶”字的字源出处最可靠,且唯一,所以确定其读音应为tíng。

关于“莛”字的字音,以上各种资料所述不一,《康熙字典》标注为“音庭”,显然是不正确的。经查证,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第31卷·人部·气》中“亭午之气”,其“亭”字注云:“《本草》误作‘廷’,今改正。”“莛”应读ding。

(二)“葶”——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今天的简体楷书,字型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一直保留着明显的象形痕迹;

“莛——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字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上面的一竖,在金文中出现了变形。到了今天简体楷书,这一竖进一步变成了短竖。”

(三)“葶”“莛”二字今通用。

吉晓东吉晓东优质答主

按照五行的说法,指的是木。“葶”这个字在用简体字以后,只用来写葶苈子这个名称了。以前在一些古医书里面,还有个“萷”字,它是个通假字,在古代“葶”和“萷”通假,也就是说,有的时候用“葶”,有的时候用“萷”。“葶苈”是个草本植物,草字头也是表示和植物有关。葶苈子是一味中药,别名大瓢、狗芥子、黄英子、鼠葵子等。具有泻肺行水、止咳消痰之功。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五种势力、五种功能)运作与平衡的结果,宇宙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地相生(促进、增长、助长等帮助)和相克(抑制、约束、克服等)的运动形式转化的。根据这个观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也受到五行规律的制约。五行学说还运用推广类比的方法论述了事物的五行属性,即根据五行各自的属性特点,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按其特性、作用和形态等,以五行进行分类归纳,以每一种属性的事物或现象来代表或归属于五行的每一行,从而就每一种事物或现象确定了其五行的属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