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五行是什么颜色?
五行的色彩属性来源于五色学,在古代中国,人们用五色——青、红、黄、白、黑——表示五行,并用以象征五方、五日、五脏等等,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符号系统。 《尚书·舜典》载“颜渊舜)帝曰:‘予欲观古今之风,以十年一考绩行赏黜罚’,曰:‘期三月,考绩一辰”;又载“文王初伐纣,作《大诰》”。《尚书序》说这些文字是周武王时史官所作,那么它们反映的是殷商或西周早期的情况。其中“色”字作“采”,意思是君主的服饰由五种颜色的羽毛图案加以区分。
《礼记·曲礼》孔颖达疏引《郑玄》说:“天子之服,十有二章,而五色皆备焉。”“五彩备谓之绣。”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有地位的人的服饰,都要有五色丝线织成的纹饰,以示尊贵和等级区别。 汉代刘熙在《释名.卷四.问》中说: “黄帝之初,既胜炎帝,邑于涿鹿之阿,穿井而穴居也。衣裳未制,上下不分,可谓混沌未开矣。及神农氏兴,始制耒耜,播种百谷,衣服遂分,上下有序,尊卑各异,故名曰农皇,亦曰炎帝。” 五色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取象于五行,即水为黑色,火为赤色,金为白色,木为青色,土为黄色。也有人认为五行只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所谓的五色就是白、青、黑、赤、黄。
实际上,五色与五行并没有关系。上古时代,人们的衣料主要是麻、丝等天然纤维,染色工艺比较简单,所谓“五彩”其实只是青、黄、赤、白、黑五种原色。春秋战国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以及染料化学合成技术的出现,人们对颜色的掌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原先的五种原色发展到包括间色和复色在内的无数新色。古人所说的五色与我们今天所讲的五色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在古汉语中,“五色”经常用来指代多种颜色,其范围也比我们今天使用的概念要宽泛得多。比如李延年歌“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里的“春色”就包含有种种颜色。 至于为什么要把各种颜色与五行相配?《周易》中有这样一句爻辞——“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朱熹注解说“此乃阳极盛之候……”什么是“阳极盛”呢?他引胡炳文的话说“凡物极则反,阳极生阴,故‘亢龙有悔’。”这就是说,到了九五这个位置,由于阳气太盛,将来必然要走向反面。
后人根据这一原则把五行分别赋予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并且以此作为朝廷官员衣冠制度的遵循标准。虽然这种安排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但是它的确起到了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政治制度怎样调整,五行的颜色永远都是那五个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