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属于五行属什么?
这个字属木,但五行中并没有“水生木”的说法 水主智是没错的 但水与木的关系不是主被关系,而是相生关系中的“滋” 水是滋润,而木则是生长,没有水的滋养,木无法很好地成长;但是如果没有木,水就成了死水一潭。 所以这俩字放一块儿很有讲究——要有水有木才能成森林 (《说文》) 但是如果光有水没有木呢,比如大海里的岛屿,那也是属于“林”吗?显然不属于 “无木”就是说这里头没有木头、树叶等可燃烧的东西,也就是没有疏透的空间(即通风),这样的环境是不能称之为“林”的,这时候水再丰富也不叫“湿地”,而是叫做“水域”。
所以“湿”这个字就属于水属土(在汉字五行里,水克火,所以土属阴,为阴士) 而“林”则属于木和水(因为上面是“木”) 这个字就有点特别了——“沐”属于水,上下结构,上边是形的“木”,下面却是“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头的“木”是梳子,用来梳洗(洗头洗澡都算沐)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木”不是树木的“木”,这种结构的字很多,属于形变,就像“相”字下面的“木”一样,都是木字旁,但这表示的是一种相貌,而不是树。
桤木五行属于木。
桤木又叫撑皮树、老鸹窝,拉丁文名:Alnus cremast style Kom。桤属植物共有200余种,主要分布北半球寒温带,在中国有5种,东北、西南和湖北等地都有分布。喜光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耐干旱,多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谷沟旁及湿润山坡。
一、桤木简介
桤木是落叶乔木,高8一30米,树冠幼时塔形,老时广卵形,树皮灰绿色,光滑有纵裂纹,内有紫红色皮层,枝开展,具细纹,幼时有棱脊有细纹,幼时有棱脊,小枝粗壮,黄褐色,有铁锈色小毛,后脱落,冬芽卵形,长1一1.5厘米,先端急尖下部为叶柄抱持,有锈棕色硬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一20厘米,宽3一5厘米,基部楔形,叶缘具具锐锯齿或羽状深裂,裂片1--3,上面黑绿色有暗紫色细条斑,下面粉绿色,叶脉有毛,叶柄长25--40毫米,有毛,托叶早落.雄花序多数聚生。葇荑花序,雌花序单生或成2一3聚生枝顶叶腋;苞片披针形,有毛,雌花单生苞腋,花柱2裂,子房上位.小坚果卵形或长圆形,有短喙,两侧有狭翅,有短毛.花期5月,果熟期9一10月.
二、分布
产于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北部、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云南。日本也有。
三、用途
桤木材质较软,纹理细密,可作农具柄、工艺雕刻、绘图版、室内装修、纤维板原料和家具等。根可入药,嫩叶可喂猪和作绿肥。为良好的薪炭林和固氮树种,亦是四川紫茎的越冬寄主。喜光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水湿和盐碱,不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迅速,材质轻软,易风倒。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和刈割。喜中性至酸性土,肥沃、深厚、湿润的土壤。
可用播种、根蘖和扦插繁殖。一般采用春播,条播行距20厘米,每行播3粒左右种子,种子嵌入土中后稍加覆土,每畦再覆土5厘米,压紧后浇水,干后覆草,20天左右出苗,及时揭草。幼苗期间,可适当间苗和浇水。小苗生长缓慢,次年春季再移植一次,经3—4年培育后再定植到造林地。根蘖繁殖应注意经常分离栽植,扩大繁殖系数。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扦插,插穗用当年生枝条,长15—20厘米,入土2/3,每亩插22万株。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1个月可以生根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