烎字五行属什么?
“烎”字的五行,在字义解释方面,一般认为属于火,因为“燚”的部首为“火”。 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简单的。 “烎”(yín)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不常用的字,但是在古代却是常用字,并且意思非常丰富,约三十多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容光明的样子,如《诗经·大雅·烝民》中就有“四国於乎,爰见蒸民;旻天疾威,淫雨霏霏”“如霆如雷,周道如砥;并无停轮,载戢戎兵”的句例可证。另一类则是打斗、战斗的意思,如《史记·吴王濞列传》里有“汉文帝之时,吴王濞曾经为皇帝进献剑舞”的句例以及南朝宋文学家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里也有“正月二十二日,谓之‘挑灯’,俗云:此夜若旱,至来年必水。……”的词句都可以佐证。 “烎”字的五行应该以“火”为偏旁部首来判定它所属的五行属性是正确的,但这个字的第一义还是与火相关的,所以它的五行属性可以认定为属火。
但是,由于古时文字训诂一类的书籍对许多汉字都做过详细的注释,例如南宋朱熹就写了一部《孟子》字义疏》,清朝段玉裁也写过《古文尚书今译》等,这些著作都对“烎”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释义,其中对“烎”第一义的解释就是取“日光升腾”之意,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义就不是火,而是与日有关的。 “烎”字的五行就应该以“日”作为偏旁的部首来判定其具体的五行属性了。
而日与火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通常都认为它是属火的,但是这个“日”字本身有独立的五行属性,一般认为是属木的。 既然这个字的第一义不是火,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人觉得他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属火的呢?其原因就在这个字的其他意义上了。
古人造字非常讲究,一个字往往包含着不同的含义,而这些含意的表达往往是由字形表达的,当一个词的表达需要几个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会意的方式,用几个字来表达一个具体的意思,这样的文字学上的错误就比较少一些。 “烎”除了表示阳光和战火的意义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形容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的,虽然这个词现在已不多用,但是在古书中仍然可见到。 比如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中就有“言未熟而喜怒形于色,火炎其眉宇”的句子,这里的“火炎”就和“烎”同义了,说明这个时候“火炎”或者“烎”都指一个人情绪高昂的精神样子。 再比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中也有“凭阑。无语!片时光飞度。漫凝望、断虹霁雨,黯魂销、烟柳垂阴。对菱花、晕染深妆,早梅香嫩。”一句,其中的“昏鸦”和下文的“早梅”明显构成了相互参照的字迹结构,而“早梅香嫩”和“漫凝望、断虹霁雨”相对比,可以看出来“早梅”的“梅”字由“月”旁换成“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