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的五行属什么?

原敏灵原敏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具体对应属性是历代易学大家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对万事万物进行概括而得出的,是有一定依据的,但也因为时代不同、观念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五行的划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里我列出了几个比较主流的关于五行的归类以及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木=甲乙(东方),火=丙丁(南方),金=庚辛(西方),水=壬癸(北方),土=戊己(中央);其根源来自于《易经》中的卦象:乾卦(☰)、坤卦(☷)、坎卦(☵)、离卦(☲)、震卦(☳)、兑卦(☱)...每卦都有三爻,因此共六爻,每一爻代表一年的天干,重复三次,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有三候,每一候五天,一天有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一候有三个物候,这样就把大自然物候的变化和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联系起来了。同时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甲子,又因为每个时辰流经的方位不一样,所以每一个小时都分属阴阳五行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上午九点~十一点属于巳时,五行属火。

2. 木=甲乙(东方),火=寅午(南方),金=申酉(西方),水=亥子(北方),土=丑未辰戌(中央);这个分类方法把时辰分为五个等份,以每小时为界分别归属五行中的一个种类。

3. 将时辰直接划分为阴、阳两部分,每个部分各含六个时辰。即早上六点~十点属卯时,下午五点~九点属酉时。这样的划分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但也很实用。而且可以从中直观的看到每个时间的阴阳属性。

夏邵夏邵优质答主

在古文字形中,甲骨文字形以象形为主,金文与小篆的字形已具有了象形与会意的特征。《说文解字》释为“皿,饭食之无足器也。”并引《易》曰“樽俎以着。”即盛饭食的无足器物。在古代,人们把可以用来放置食物和能盛水的器皿统称为皿,由其字形推测,上大下小,口大底小,像瓦器之形,指陶器等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容器。古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大多用陶器制作,因此从皿字旁的字基本上都与陶器有关,而制陶的主要原材料又是土,因此“皿”字对应的五行属性依义应为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