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族五行是什么?
先秦时期,人们根据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把世界划分成五种物质属性,金、木、水、火、土,用这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的构成和变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类物质组成的,它们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同时期,人们也发现了季节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白天与黑夜,也有周期性。于是,人们便把这周而复始的四季变化比喻为“天道”(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把每天相同却又有细微差别的晨昏、阴阳变化称为“地道”(地球表面存在的规律)。
在先天八卦中,春、夏、秋、冬各占三个位置,每两个月为一个季节的中行,每个季节还分阴阳,共八个方位。由于冬至春分立春属木,夏至秋分寒露属火,霜降立冬小雪属水,小寒大寒立春属金。每年冬至前后,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所以属于阳中之阳的金气渐渐增长,到了立春,阳气达到最大值。
立春之后,土地开始解冻,水气升腾,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但是春季的阴晴雨雪无常,气温变化大,常常是白天阳光普照,晚上又狂风骤雨。这种阴阳交替的不稳定状态一直要持续到谷雨,才慢慢趋于缓和。 谷雨之后,天气持续转暖,但冷暖空气的交锋依旧频繁。小满和大满对应的是夏季的阳极,此时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草木茂盛。芒种节气前后,土壤水分充足,适宜植物生长。夏至时,阴气生,阳气长,阴阳逐渐平衡,自然界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小暑大暑期间,大地上的热浪一波接过一波,草木茂盛,动物休眠,一切都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状态。立秋之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白露秋分时节,阴阳相当,水气平和,天气不冷也不热,一切都很均衡。霜降立冬小雪,金气盛极,草木枯萎。此时万物都归于宁静,只留下银装素裹的世界,在寒风中静静沉睡。
小寒大寒立春,新一轮的轮回又开始。 这里仅仅介绍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框架,而真正把握五行的奥妙,需要长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