谳字五行属什么?
谳,繁体字写作“讞”。《说文解字》曰:「讞」,求刑也。从言,從檢,聲。凡讞之屬皆从讞。又曰:「檢」,省獄也。从言,從木,聲。凡檢之屬皆从檢。 由上可见,「讞」「检」二字,本义皆与讼狱相关,而且都有声旁辅助表示读音。两字在古代是同源字,形声结构的字,一般都会有这个特点。所以「讞」「检」二字,古今字形非常相似,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辞典对这两个字的释义也很接近,都是指通过审问定案的意思。(当然现在「讞」的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 那为什么还要分个彼此呢?因为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法是有区别的——「讞」用在官方司法程序之中,而「檢」用在庶民百姓的日常言行之间。《汉书·文帝纪》中有载:「與大臣论議刑罰罪誅……」这地方用的就是动词「讞」。而《礼记·檀弓下》有载:「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君子不辱,是以不食』……」这地方的「鯉」就是动词「檢」。
「讞」用在哪里不用赘述了,官府的事,非官僚阶层的人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但「檢」却不同,它涉及的是庶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评价。《礼记·曲禮上》有云:「凡鄉人祭祀稱曰:『嘗孺子』,於大夫曰:『嘗先生』;諸侯則稱天子……大饗天下之士。」郑玄注解说:「嘗者,試酒之名。既飲食焉,乃可爲常祀。」说白了,「嘗」就是一种测试,判断某人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的标准。如果行为合乎标准,那就通过;反之,则否。这种审判,平民百姓经常身陷其中,所以「檢」字的金文字形就象一个人被囚禁在屋子里受审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