谳字五行属什么?
谳,繁体字写作“讞”。《说文解字》曰:「讞」,求刑也。从言,從檢,聲。凡讞之屬皆从讞。又曰:「檢」,省獄也。从言,從木,聲。凡檢之屬皆从檢。 由上可见,「讞」「检」二字,本义皆与讼狱相关,而且都有声旁辅助表示读音。两字在古代是同源字,形声结构的字,一般都会有这个特点。所以「讞」「检」二字,古今字形非常相似,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辞典对这两个字的释义也很接近,都是指通过审问定案的意思。(当然现在「讞」的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 那为什么还要分个彼此呢?因为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法是有区别的——「讞」用在官方司法程序之中,而「檢」用在庶民百姓的日常言行之间。《汉书·文帝纪》中有载:「與大臣论議刑罰罪誅……」这地方用的就是动词「讞」。而《礼记·檀弓下》有载:「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君子不辱,是以不食』……」这地方的「鯉」就是动词「檢」。
「讞」用在哪里不用赘述了,官府的事,非官僚阶层的人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但「檢」却不同,它涉及的是庶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评价。《礼记·曲禮上》有云:「凡鄉人祭祀稱曰:『嘗孺子』,於大夫曰:『嘗先生』;諸侯則稱天子……大饗天下之士。」郑玄注解说:「嘗者,試酒之名。既飲食焉,乃可爲常祀。」说白了,「嘗」就是一种测试,判断某人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的标准。如果行为合乎标准,那就通过;反之,则否。这种审判,平民百姓经常身陷其中,所以「檢」字的金文字形就象一个人被囚禁在屋子里受审讯的样子。
谳字的五行为土,谳的读音是yan ,在汉语词汇有多重意思,1、审理,审判。2、商议,商讨。3、审讯后向上级申报核办。4、判决书。5、同“檐”。
一、谳字念什么
谳字的读音为“yàn” ,汉语二级字,笔画数为15画。“谳”字的含义比较晦涩难懂,通常不会被单独使用,大多数都是在成语或者古书中出现。例如;大辟之罚有常,造意之赃难谳等等。
二、谳的字源解说
异体字:殙
Yates,字汇音译。康熙字典笔画:15。部外笔画:12。字源解说:形声。从坣(yàn),言(亠)声。坣亦声。义为狱案。本义:审理,审判。
三、谳字例句
1、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光禄寺官,于每年八九月间,率太医院官,分察两京及天下各直省府州县决囚,参酌律令,详定狱词,勘疏题达刑科,同奉圣旨,或存留,或勾决,谓之“详谳”。
2、《晋书·张辅传》:“又《左传》云:‘天王使刘定公赐伯赢来璋,使执之以戮于巿,藏其宝玉珠玉,使言无罪焉。’是天王所赐,伯赢执戮,经无贬讥,则知为君所使,不复议之,况为贼所制,岂可尽罪?” 李贤 注:“谳,论也。言其经传文例,明是二公为 太子 所胁不自由,非心与之谋也。”
四、谳字组词
1、详谳[detailed]
谓详细的审理裁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吕汲郎 ﹞以吏干自奋,自言所至处决积狱,无不称者。 挚 曰:‘ 吕 涉八九州,狱讼非一,若尽如所言无不当,则前此详谳之官,非不职,即有反坐死矣。’”
2、谳平[yàn píng]
指审断平正。
3、谳状
审讯定罪之文书。
4、谳判
审理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