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五行属什么时候?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演化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这五种基本物质之中。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毛发皮肤等一系列组织器官都是有形的实体,它们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炁”演变而来。《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五行的每一行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如木曰敷布,火曰炎上,土爰稼穑(sè),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所以五行又代表了五类事物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体的小环境也是如此,《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说:“是故明乎五脏之病,可以治百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若夫经络贲(bīn)布,阴阳端直;气血若别,各至其所;六府相承,气机升降;阴阳上下,出入幽深。从此言之,病安能从生。”这就是说,我们只要懂得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可以掌握疾病的根源了。反之,如果不懂这个原理,那就只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随波逐流的浮萍一样,到处乱撞,永远找不到病因。 中医学是用自然界的五行规律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五行学说,是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的首要环节。
金:秋季,夏末秋初,秋末冬初。
木:春季,春夏之交,秋冬之交。
水:冬季,春末夏初,秋末冬初。
火:夏季,春夏之交,夏末秋初。
土:四时的“季月”,即每个月的末端,“戊己”所在的月份。
五德的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德的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之理无穷,相克之理有尽。五德始终循环,往复无穷,其间有衰有盛,有成有败,有生有死,有始有终,有进有退,有吉有凶,有善有恶,而吉与凶,善与恶,理乱兴败乃人受五行之气形成的。
“五行”一词出自《尚书·甘誓》:“惟五行Shar五兵,她们是:勾陈、枪戟、钺斧、弓弩、丸剑。后《周易·系辞下》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干支相合者),(干支相害者),(干支相冲者),(干支相刑者),(干支相破者),其神化无方,其用也均也……”这里的“河(洛)书”就是指“五行”之数图,《甘誓》中所列之五兵,则是古人占卜时使用的五种兵刃。
五行思想影响甚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尚书洪范》篇中有“五行厥初”,“五行厥中”,“五行厥终”,以示五行运行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又在《周易》上指出:“天尊地卑”、“水火不相射”,说明了不同五行在不同情况下相生相克的关系,阐述了五行是无处不在,变化万端、无所不包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