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中彭有几笔?
谢邀!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以为是什么新的字理分析方法呢(比如“六书”里的“象形”“会意”……),赶紧翻出《康熙字典》来查,结果并没有查到“彭”有别的字体、别的情况,于是很纳闷地问了度娘,看到百度百科上写着 “彭”的笔画是5画,又看了看参考资料,原来是《姓名学》里提到的。。。顿时有点无语= = 不过《康熙字典》上写的笔画可是6画哦,怎么变成5画了呢?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但是《新华字典》上可是写得很清楚的啊,这是繁体字“彭”,笔画数是6划。而简体字“彭”,笔画数才是5画。为什么《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不同步了?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雍正年间,而《新华字典》成书于1970年代,中间相差近百年,是不是这一百多年来有人把“彭”的字库改了?或是《康熙字典》抄错了(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真是各种各样的可能都有呀~ 经过仔细思考,觉得应该是《康熙字典》抄错了,因为如果《康熙字典》正确的话,那么《姓氏起源》和《古今姓氏书辩证》这两本书都会提到“彭”字的异体字“伻”字,然而实际上这两本书都只说“彭”字,并未提及“伻”字,这说明“伻”并不是“彭”的异体字,而《康熙字典》把两者混为了一谈。
《康熙字典》把“伻”作为“彭”的异体字收在卷十四中,解释为“《集韵》蒲蒙切”,其实“蒲蒙切”的是另一个字“鵬”,“鹏”的异体字很多,而“伻”恰恰不是其中一个异体字(“鹏”的异体字,详见《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也就是说《康熙字典》把“伻”这个字误认为是“彭”的异体字了,事实上“伻”是个姓,出现在《百家姓》和《姓氏溯源》之中。 在古代一些书籍中,“彭”还常写成“朋”或“堋”,这就更表明了“彭”是一个形声字,“壴”为声旁,“朋”或“堋”为形旁。而且古代的文献资料也对“彭”字的形体作过详细的描述:
1.《史记·楚元王世家》载:“楚元王交五世孙卬以材官射士,孝文时,徙云阳,赐爵关内侯,号曰‘平阳君’;公孙卬者,齐人也。少好学,显名京师长者。”司马迁写的这段文字中,将“平”与“阳”二字互换了位置,可见“彭”字早期形态“阝”旁上的笔画是一笔横折(短竖)然后衔接下一笔竖的。
2.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对“彭”的解释如下:“彭,姓也。从耳,从山。山者,雄巨之貌。”段玉裁注:“今人谓两物相近者曰彭彭。”由此可证,至少在东汉时期,“彭”字的形状已经发生了变化,“阝”头上多了一对形似“羊”的符号,这是汉代人们加在“阝”头上一对音符。
3.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汉书》注中提到:“彭,音棚。字本从山,因形近而讹。”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彭”字由于字形接近而导致错误,说明此时“彭”字书写已经有了简化趋势。
4.宋代苏籀所著《诗薮•附录》中记载:“彭,古音滂,亦音朋。”这说明到了宋代,“彭”字读音已演化为pan 和 ping 二音,且均为入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