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百业有哪些?
五行的概念很广,不仅指自然界的事物,而且指人类社会及其各种社会关系。《尚书·洪范》在讲五行时,列举了金木水火土五个项目,又列出与之相应的五常——仁、礼、智、信、忠,称作“五行”。这实际上是把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人的品德规范联系起来。
到战国时代,人们对于五行的认识更详细具体,它成为当时流行的经典哲学范畴。《春秋纬·元命苞》就说:“天地之间,五行流动不已……故五行者,乃一阴阳五行之实也。” 汉代的五行学说继承了先秦的传统。它把宇宙方物都划归五行之中加以归类,甚至人的身体也有五行之处。
《黄帝内经》就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它具有五大成分——“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你在中间,左为少阳,右为太阴,后背为太阳,前胸为少阴”——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这种观点后来被广泛流传,直到现在还影响巨大。
除了自然和社会属性外,人们对五行的认识还有时间方面的意义。在古代中国,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的。每个节气都有相对应的五行,如立春属木,立夏属火,立秋属金,立冬属水等等,这样一年就有五行之分。十二月则有五行的运转。每个月有三气,每气十五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则每个月就有六旬,一年就有六十周。如此循坏往复,周而复始。
因此古人说:“运有五行,周而有期。”(《周礼·春官》)也就是说五行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今天属于火,明天可能就是水;今日是水,明日可能就是火。这就是古代的五行时间观。它与我们现在以公历记日的计时系统不同,但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