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谁迁都北京?
朱元璋定都应天府,把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并在此修建紫禁城。 不过,这个“迁都”是“迁”还是“筑”呢,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
一说“迁”。 因为明代的应天巡抚和南直隶在行政地位上并不低于京府,并且作为地方领导,应有向中央汇报的职责,从应天巡抚衙门前往京师,远不必经过京城的繁复程序;再加上,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正旦,明成祖还曾在南京奉天殿行庆贺礼,此时距离迁都仅有两年。认为朱棣是从南京搬去北京的看法比较占优。
二说“筑”。 洪武初年,北平布政使司及府、县官署皆设在今日宣武区西南部的旧鼓楼大街以北地区,与今天北京的外城城墙位置基本相符。故而有观点认为朱棣是把原来的城墙加以扩大修筑而成。而“移居”云云的记载多指宫殿和重要官署的迁移,并未提到城墙或城郭的变动。并且,永乐九年(1411)正月已提到“自后营建宫殿”,这时的建筑用词应该是“营建”而非“迁徙”。
三说“迁”“筑”并用。 上述两种说法互有优劣,因而有人提出折中的观点,即“迁都”兼有“筑城”之意——永乐皇帝将应天府直辖于京师,又在北京附近设置直隶十四州,使南京与北京之间形成类似今天省会和省会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后期。而在城市建设方面,永乐帝既沿袭了元大都的旧城轮廓,同时又以金水河为界,在南岸建设皇宫及皇家园林,向北逐步扩展,形成了北京城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