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有什么玩的?
“后海”这个称呼来自旧京官话,特指什刹海(什海)一带。 这里原来不是海,而是一个蓄水湖泊——“积水潭”。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了“迁都”计划——把首都从南京搬到顺天府(今北京市)来。但是,南京有秦淮河等河流直接入江,而北京却没有这样的水道。于是,朱皇帝指令在北京城的西南角修建一座新仓,把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这座粮仓就是“南仓”。
同时,在城的东北角打井、引水,形成一座湖泊,作为储备水源和清洗南粮用,这就是“积水潭”了。 后来,又在“积水潭”上筑堤,形成三池,每年定期开闸放水,灌溉农田或用作生活用水。这三条渠就是“前海”“后海”和“西海”。
到了清朝,又在“前、后海”内设立了“旗营”,驻军守卫。这俩字儿写成满文是“henin gurun”(汉:赫音呼伦),即“后家围子”的意思. 所以,“后海”又成了“皇城”的代名词,与“前街”(正阳门大街)相对称。 现在已经看不到“积水潭”和“后海”了。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后海”填平,修了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叫“地安门”,并在湖底部建了一座地道桥。如今,这里高楼林立,地铁穿过地下,地面上的高楼都是新建的。
不过,“后海”还是保留着一些旧时的踪迹。比如,现在这里的街道名称里还有一个“后”字,如“后海沿(胡同)”,还有“后炮局”(兵器研究所)等。另外,北京人常说的"后海遛弯儿”,指的就是这里。 在北京的曲艺中,经常听见“后海”这个词。它是过去老北京穷苦人聚居之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城中村”。这些人家靠着自己织布、制衣、做鞋为生,这里卖的衣物都非常便宜。
因为质量好,价格便宜,所以“后海”成为低收入者买衣购物的地方。常听老北京人说,“我带咱街坊邻居去后海转转”,指的就是逛地摊、购廉价服饰。 所以,“后海”既是一段岁月的记忆,也是一种生活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