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与寓言故事的区别?
一、表现手法和中心思想
区别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关键在于看它是侧重表现手法还是中心思想,是属于想象虚构还是历史事实。
历史故事是按照现实生活本来面貌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故事,它的中心思想包含在故事的叙述和描写之中;而寓言故事则不然,它是“寓褒贬,寄得失”的,是作者按照意愿想象虚构而形成的故事,它的表现手法是显性的、直观的。
二、历史事实与想象虚构
有的历史故事在流传中被人们加工想象添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内容,使其更完整、生动、形象,可听可看可讲、引人入胜、便于流传,但它还是没有脱离历史事实,我们不能将其归属于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字面意思来否定它,认为是一个寓言故事,因为它讲的还是一个楚国人的真实故事,是一个历史事实。
三、以“庄子”为名号作品的归属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著作,现存只有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20万余字。其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用词精炼,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极为深远。“涸辙之鲋”一词出自《庄子·外物》篇,它还是一个历史故事。庄周家里很穷,有一天揭不开锅了,就跑到监河尹家去借粮。庄周把来龙去脉一说,监河尹听了很爽快,叫家丁将谷子称好,装上车,拉回去。庄子为了感谢,就亲自送上门去道谢。庄子和监河尹关系很好,两人又喝酒又划船,玩了个痛快。回到家里,正准备做晚饭吃,庄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就从缸里舀了盆水,将一只鲤鱼放在盆里说:“哎呀!我把鲋鱼忘在河里啦!”说完忙跑出去。庄子跑到小河边一看,哪有钱呢。庄子到了监河尹的家,向他说明了情况。监河尹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老兄莫急,到哪里去找钱呀!这样吧,我陪你到郑国去走一趟。”庄子一听很高兴,就同监河尹一道乘船去郑国。庄子和监河尹到了郑国,来到市场借到一点儿钱,他们就往回走。
《庄子》一书的外篇和杂篇,大多是用历史人物为题写成的。其中有些是反映庄子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史实,如“濠梁观鱼”、“南郭处士”,我们不能把他们归属为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