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子五行属于什么?

方西霞方西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紫”这个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帛青赤色也”;段注云“今人言紫色,即古之缁色,谓之紫缎、紫纱者,亦谓其深且直,无邪纹也”;而《汉语大字典》则认为“紫”就是今天所说的紫色,古代所谓的紫是指深浅适中的紫色。

那么,古代的紫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查了一些资料,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律历志》中说,“紫者,谓五色之中,其文犹紫,像紫绶(shòu)丝之色者也”。(注意这里的“紫”字)唐代的《大唐六典·司常署》中也说,“(紫)其色象朝霞,复有红、白二色,日中而有金辉。”

另外,明代蒋氏撰写的《绣谱·五色总论》中提到,“紫者,非紫英之色,乃朱砂染成。” 这些记载都说明一个道理,古代的紫是一种带有红色调的深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紫色。

顺便说一句,现在常用的“蓝”“靛”“绿”“棕”等颜色词,在古代也都是指的颜色,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蓝色、绿色等等。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很多汉字书上都说“紫”是(xu)色,而不是以前的(zi)色呢?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紫”字的注释就是“(xu)色,通‘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我查找相关资料,这个问题得从明朝开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了推广朱姓王朝的正统地位,于公元1368年下诏禁止民间使用国姓“朱”和“紫”两个姓氏。为了防止老百姓改名换姓,官方还严禁将“朱”和“紫”两字用于经商或者做其他用途。 这么一来,“紫”字就成了禁字,不能随便使用了。可是大明王朝毕竟不可能永远禁止“紫”字的使用,于是他们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在“紫”字旁边加个草字头,变成“緋”字。因为“緋”字有个“非”字,而“非”字在古代是不写的(古人把“非”写成“飛”或“扉”)。这样,“绯”就可以顺利地代替“紫”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緋”字多了一个草字头已经很难看,而且在文字书写中也不方便(因为“非”字的简化字“飞”出现时间较晚),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写法,就是在“緋”字的右上方加一个“礻”旁(表示这是祭神用的色彩),这就是“綺”字。由于“綺”字看起来和“绯”很像,而且不易辨认,我们现代人就干脆直接把它写成了“绯”。至于“绯”的意思就是指鲜艳的红色,这和“紫”的意思差不多。 而“絺”(zhi)这个词现在基本不用了,它指的是细葛布,这种布颜色很轻嫩,类似今天的丝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