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五行属什么?
1. 《说文解字》中“木”部有一个“庸”字,从“木”、从“用”。其义为“庸,可用也;从用从木。”“庸”的本义是“器物”(见王筠《说文句读》),可引申出如下意义:第一,器物是可以用的;第二,人是有用的;第三,天下万物都是有用之材,只是功用不同而已。这就是“庸”字的结构特点所蕴含的意义——物有功用而“可用”,也就是“常”的意思了。
2. “天、地”二字的含义,在甲骨文中已经比较明确了。许慎认为“天”字像“高高在上之形”,其实此说是望文生义的推测之辞,“天”不是这个意思的。据王宁先生的意见,这个“天”字乃象形于一把竖直摆放的矩形的木板,即所谓“天板”,它的两端分别向上和向下弯曲,用来遮蔽阳光。这正与神话中的那个“大圜无棱”的天相吻合。
3.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天地”两个字合起来正是形容一个“穹庐似的天盖”的形状,也就是说这是最接近“常态”、“自然状态”的一个形状——它既非正方形,又非圆形,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形状。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东西才是最为平常的东西啊!
4. 所以我们说,“天、地”二字是“常态”的含义。
5. 在“天”之下再缀以“人”字,就构成了“天下”一词,表示天地之间有人的存在。由此可以推知,“天下”就是“常人”的世界,因为普通人都是生活在“寻常”的世界里呗。
6. 最后补充一点意见,那就是我们现代汉语里的“非常”这两个字,是从“非常之形”来的。其中的“常”是后起的表义词,把“异常”的概念给抽象出来了,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词义单位。不过古代的“常”也是能够表达“正常”、“通常”这样一些意义的,所以古人也用“非常”这个词来指代今天的“正常人”——比如《孟子·告子上》里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能也”的话头,这里说的“一般人”就是“非常人”(或者叫“常人”吧)——这句话的完整说法应该是这样的“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能也;虽从事于弈犹且善弈,不专心致志,又何以识之哉”。这里的“凡人”和“非常人”是对举而成的概念,表明古代就已经有了用“凡/常”对举而来的“常人”一说了——只不过没有发展成我们今天所说的“平常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