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的五行属什么?
“哲学”的“哲”和“哲理的理”“理性的理”的“理”都是指同一种汉字,本字是“之”。在古汉语中这两个“之”都读[zhǐ],而现代汉语中的“理智”、“理性”等词中的“理”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文字了【-i】,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之”原来也是表示相同的意思。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之”有两个意思:“出也”和“往也”;所谓“出也”就是出现于外表的意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表露”);所谓“往也”则是消失于内心(或者说“藏于心”)的意思(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内化”)——由此可见这里的“之”其实是同一个字!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么个简单常用的字分成两个来用呢?原因大概是它既有“表露”的意思也有“内化”的意思,如果都用“之”就不容易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了,所以就取一个不同的音来区分一下好了——“之”的【-u】部发音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o】比较像,因此用来表示外部的现象,比如上文所说“出于心”的“之”;而【-i】的发音则跟普通话的【-ei】比较像,于是就用这个声母来表示内心的概念。这样一划分就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现在的古汉字字典不把这个字的两种用法统一为一种解释呢?其实这是因为“之”的两种读音分别对应的是两种写法,而且这种差别从很早就有了。比如说《说文解字》里有“之”的三种写法分别是【-u】、【-yu】、【-y】。
至于为什么后来的发展会演变成今天的【-iu】这种写法,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因为【-yu】看起来有点象【-ü】的缘故吧。。。总之后来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就干脆把两个义项给合二为一了,并且以新的读音作为标准。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华字典》里只收录了【-iu】这一种写法,自然也就没人知道原来还有过【-yu】【-y】这两种写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而已,不要贸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