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看五行缺什么颜色?
“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大类物质构成的。 后来,人们把五行的含义扩大了,用五行来解释其他相关的事物。于是就有了“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彩(青、赤、黄、白、黑)”等等概念。 用五行对应色彩也是这个意义。 木——绿色 火——红色 土——黄色 金——白色 水—黑色 这是最典型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象征图,图中绿色的木代表着生,红色的火代表克,黄色的土地是承,白色金是乘,黑色的水是泻。
阴阳的变化就是在这五个要素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易经》64卦中,每一卦都有阴阳两个爻,阳在上为阴在下为少阳在中为少阴。 阴大于阳叫“阴盛阳微”;阳大于阴叫“阳盛阴微”;阴比阳小但阳处于阴的位置叫“阳偏阴”;而阴处在阳的位置叫阳偏阴。当阴和阳这两股力量相对等的时候,我们就说阴阳平衡了。 当阴阳双方失去平衡,出现上述四种情况时,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中医在诊病的时候,不但要看“色”还要看“色”的位置,因为颜色的位置反映了阴阳的关系。 比如:黄带黑斑(黑点)属阴盛阳微,治宜温补阳气,兼清虚热; 满面通红,伴有身体发热,属阳盛阴虚,治宜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面呈浅黄或枯黄无华,乏力懒言,不思饮食,属脾阳虚损,气血生化不足,治宜补益脾胃,温中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