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五行是什么?
慧,从字形上看,上面是“惠”,下面是“心”,意为聪明的心;从字义上看,《说文解字》解释为“慧,聪也”;从造字上看,会意字“慧”由“忄、惠”二字组成,表示内心聪明。 由此看来,“慧”的本义是指心地聪明。而五行的“水”代表智慧,也是指心智活动——“思想、感受等在内的一切心理过程”(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因此“慧”与“水”构成相生关系——心智活动的产生需要水这个物质基础。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智商”“情商”这两个词语来描述人们的不同心理素质,其实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力:智商反映的是认知的能力;情商反映的则是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 在中医理论中,也有“智”和“慧”两个概念。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与现代心理学的概念不尽相同。其中,“智”是指人和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即智慧;而“慧”则特指人的精神活动和思维过程。
中医认为,人具有“五志”——喜怒忧思恐,而“智”和“慧”就与这五种情绪有关。因为喜、怒、忧、思、恐都是情绪状态,而情致损容影响容貌美丽,所以古人认为“智者不悲”(《庄子·天下》)。这是因为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保持豁达开朗的性格。反之,悲观失望则会伤害心神,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提出,人的“五志”要有所节制,否则就会损伤健康。其中“暴喜伤阳”“过怒伤肝”等等,所言之“伤”实际上就是指这些不良的情志因素破坏了人体气血的运行和精气的充盛,从而导致的病理性改变。 古人对“智”和“慧”的理解还体现在人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上。
《易经》说:“知至至之,可以治众;知终终之,可以正邦。”意思是说,聪明人懂得顺其自然,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办事就能够治理好大众;贤明的人知道事物运行终了的道理,就可以端正国家的方针、政策。这种顺应自然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提倡一种理智的行为方式。
同时,《内经》也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张人们应当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饮食、劳逸,以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强健。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破坏身体的均衡,引起疾患。 古代的“智”“慧”概念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中的“智力”“情商”等内容。而且,将这两种素质纳入养生的范畴,强调用智慧的头脑来指导行动、调节情感,以获得健康的身心。这是多么符合当今倡导的“快乐养生”的理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