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五行属什么?
“蓂”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辰集中】【木部】 蓂 ·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莫宾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宾切,音民。《說文》本作蓂,艸也。一曰月靈草。《爾雅·釋草》蓂,兆。《詩·大雅·緜》其莖蓁蓁。又《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又《陸雲·思陵侯禪別賦》芳蕤蔥蓊。又《揚雄·甘泉賦》蘭茝芷若。
又《集韻》彌鄰切,音迷。義同。 以上為“蓂”字的各部份字源。可推知“蓂”字屬於形聲兼會意字。从「艸」、「示」得聲,「艹」表意,「示」有敬告之意。“蓂”的字形與含義具有極好的对应性。 “蓂”的本義為長得像「示」的草。從「艸」、「示」的字多與草木相關,例如:“芝”“蕙”“蘋”“蓀”“薺”“茉”“蘼”“蔷”“萱”“薔”“荔”“莎”“苧”“芰”“芡”“荷”“蘭”“菊”“蓮”“苔”“藓”“蒼”“茅”“蔗”“茗”等字。 由於“蓂”的「示」旁可以表示“敬告”的意思,所以引申出“月曆”之義。因月亮運行時每日都有一點變化可被肉眼察覺到,故又有“逐日進行而週期性復始”的含義。因此“蓂”有二義:一是指代每月初一日所生的草,二是借喻按陰曆推算的歲時節令。《廣韻·東韻》云:“蓂,一月一換,每葉上書一日。”《集韻·真韻》云:“蓂,朔旦生葉,漸大如掌,終則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