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属五行属什么?
“五”和“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行相生相克”是古代阴阳家关于事物循环往复变化的一种认识,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指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功能活动,并以此说明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以及病理变化规律。 现代科学证明,中医提出的“五行”实际是指体内多种营养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在体内的存在方式及相互关系可用“生、克、乘、侮”来表示。
“生我”“我生”,即相互滋生、增进作用; “克我”“我克”,即相互制约、抑制作用; “乘我”“我乘”,即互相对折、损耗作用; “侮我”“我侮”,即互相蔑损、削弱作用。 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营养素(食品)进入人体后,只有部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些能充分被利用的营养素,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变成各脏器能够直接识别的信号物质,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顺序的,其先后次序就如“生我”“我生”那样。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病”的发生。
所以,合理的营养(饮食)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而服用药物或从事体育锻炼等其他方法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五行的每一行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以人体来比附,就是五脏六腑之间也有这样的联系: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心脏有病会影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 小肠与大肠互为表里——小肠吸收的功能失常会导致大肠积秽,形成便秘;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病会影响到膀胱功能; 肾与肝互为表里——肝肾阴虚,会造成脾胃虚弱。 总之,任何一个器官出现异常,都要考虑其它脏腑是否有问题,要顾及到五个行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