嫯五行属什么?
《说文系传》中“嫯”字下,段玉裁注: “《唐韵》五豪切,音傲。《集韵》牛刀切,音敖。《广韵》乌到切,音傲。字当作‘敖’。《周礼·司仪》掌六礼仪。六礼仪者何?士相见之礼也。其仪式:行,朝服而骜;退,复其位。注:行,去也。骜,读如‘敖’。古无‘敖’字。见《大37》《2805年》。 按:《周礼》此条,郑玄注以‘敖’为‘傲’,王肃注作‘骜’。孙诒让认为,《周礼》此处的‘敖’,正是春秋时吴国使用的文字’敖‘。并引《说文解字·高六》“《史记》曰:吴王北会齐王於徐州。”的记载作为证据。(详见孙诒让《周礼正义》1496-1497页) 查对古籍,《史记·项羽本纪》真有这么一句:“汉王与诸侯绝江欲西归。张良道:沛公虽亡,汉亡亦亡。楚亦失势,不如立沛公为主,使楚将王荥阳,威加海内。”“故楚王英布乃遗项羽书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忠臣不避祸’,愿君勿疑。羽得书,谓汉王曰:汉王信欲何为?汉王曰:约灭项籍,分皇天后土。’”这里边的‘敖’字,正和《周礼》中的‘敖’一样,都是‘傲’的异体字。
所以我觉得这个字应该属“宀”部。但古人把这种形声字属形旁定调的做法实在很难让人恭维,且不说《说文解字》里很多“宀”部的字都被归属到了其他部(比如“家”字被归入“宀”部,但古代文献里却往往见于金文或小篆的文字材料),单就这个小字的字形来看,左边的偏旁明显是“攵”(即现代汉语的“反文旁”)而非“宀”。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把它归于“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