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字五行于什么?
“宜”,有“适宜、合适”的意思,这个含义的“宜”字是指事情适应或适合某种条件(含主观因素);又有“应该”的意思,指某种行为应当如此。这两个义项都体现了“宜”字的动词属性。所以,从字源上看,“宜”字属于表示行为的“示”“可”结构。
“宜”字在现代汉语里主要用来做动词和介词,表示的词性和语法功能都比较丰富。下面我们结合字典里的释义看一下“宜”字在各种语法环境中的表现。
一.做动词用 【例】
1. 《礼记•曲礼》:“左右奉盘,立不并立,行不远言。”郑玄注:“宜,施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行走的时候,两边的人各拿一盘食物,但不要走得离人太远。“宜”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给予”、“施舍”。
2.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暮雨萧萧,昏鸦悄悄,路上行人乐岂少。” 这句话的意思是:暮色降临,细雨潇潇,树上的乌鸦纷纷归巢,路上的行人却并不多,很是少见。“路”与“行”之间缺少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句子的意思就需要“宜”字来表示。这里的“宜”字可以理解为“走”或者“经过”。
3. 唐•王维《辋川集 • 孟城坳》诗:“山下孤烟远,天边独鸟还。” 这里“山”与“下”中间需要有个动词,“宜”字就符合这一要求,表达了山上的人烟逐渐消失,而天空中一只孤独的大雁往回飞去。
4. 鲁迅《药》:“华老栓忽然抓着他的肩膀,上下抖动……‘好!…你买得起吗?’他问。” 在这里“买”和“得”之间缺少一个动作,“宜”字正好可以填补到这个空缺处,表达华老栓对于夏瑜坟墓的“修缮”。 二.作介词 用 【例】
1.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是以圣皇御世,文教敷焉。” 李善注:“宜,谓以经史为文。” “以经史为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写文章”,“宜”字在这里是以及物动词带介词的结构充当状语,修饰“文”。
2. 宋•苏辙《栾城集 • 应诏进策》:“陛下惟愿中国之人,各勤职业;蛮夷之人,咸慕恩德。” “愿”后面缺少一个表示对象的名词性成分,“宜”字刚好补充了这一空缺,表达了皇帝希望全国的人都能勤勉地做事,外地民族都能敬仰大汉王朝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