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五行属性是什么?
“吟”这个字在《说文》里的解释是:“吟,诵也”。也就是说“吟”的本义是指有节奏地朗诵古文。那么“吟”与“咏”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 清人郝懿行著《尔雅义疏·释言》中认为:古人作诗有“风”“雅”“颂”之分;作乐又有“宫”“商”“角”“徵”“羽”之别。并分别以鸟鸣相对应,如“凤皇鸣矣,箫韶九成(風)”、“有杕之杜,其叶蓁蓁。彼君子兮,夙夜在公(宮)”、“南山崔嵬,雄雉雌隨。彼君之子,百尔所思(角)”等等。由此引申出“吟”的意思就是指“吟诵音乐”。进而又引申指“咏叹”和“读”之意。可见“吟”最初的意思不是现在的“吟”,而是带有明显“音律”性质的诵读。 从字形上看,“呤”字上部为“零”,下部为“斤”。古代有用“零”和“斤”会意表示读音的方法。比如现代汉语中的“伶仃”(dīng)一词就是一例。用这种方法表示读音的字还有很多,像“铃”“翎”“菱”等等。而“灵”“玲”“龄”等字则是由“呤”字简化而来。
总之,古代的“吟”与现代的“咏”意思接近,都是指出自内心的感慨之词。但“吟”更偏重于指有节奏的朗读,“咏”则更倾向于作者带着情感的抒情表达。 另外,古代的“吟”与“咏”还可以分成两个意义范畴——“志”——表达作者的意志情感——多用于“吟”;“声”——传达语者的声音情态——多用于“咏”。 从这一角度看,今天的“吟唱”和“朗诵”其实都继承了古代“吟”的含义。只不过今天的“吟”少了几分古时的节奏感,变成了作者独自带感情的朗读。而且对象也扩大到了今天创作的新诗以及外语作品。至于“咏”,虽然不如“吟”那样强调感情色彩,但更注重表达上的语者色彩(说话人的神态、语气等),比“吟”更注重外在的形式。所以“歌唱”“说话”等可以用“咏”,而“朗读”“背诵”等只能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