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在《黄帝内经》中最早出现。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阴阳、五行的学说体系后,被广泛用于中医学领域并流传至今。 它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和症状表现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
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我们人类站在中间,只有四肢发达,五脏强大,才能顶天立地。这就是我们要保持平衡的原因所在,一旦失去平衡,身体就会出现疾病。 什么是平衡呢?就是阴阳两个方面必须相等。如果阴多就补阳,阳多就滋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稳定。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跟上了,阳气足的人越来越多。以前是阳虚的人多,现在是阴虚的人多。所以中医看病的时候,不仅要分清阴阳还要分清阴平阳秘。就像水一样,必须是清澈透底才是阴阳平和的,如果又浑又黄就说明阴阳失衡了。 那么,人体的阴阳怎么区分呢?
古人用太阳和月亮来代表阴阳,白天属于阳,晚上属于阴。而我们人体也是呈动态平衡的,比如我们的体温白天高,晚上就低;胃肠蠕动,白天活跃,夜间就减缓;汗液的蒸发,白天多,晚上就少等等。
当然,阴阳还有更细的划分。用自然界的光和暗分,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用昼夜分,白天一半属阳,黑夜一半属阴;用春秋冬夏分,春季属于阳,秋季属于阴;用东南西北分,日出东方属于阳,日落西方属于阴。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给我们指出了阴阳的方向。
至于为什么阳虚要补阳,阴虚要补阴?这涉及到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实在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我只能这样解释:阳虚就像水太少,阴虚就像水太多,阴阳就像水中的阴阳鱼,少则阳,多则阴,保持水中阴阳鱼的相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