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定义字的五行?
“五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这种方法就是“五材论”,它是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归到五大类里面去,即木、火、土、金、水,每一大类再分成五个小类并赋予它们相应的属性。用五行的理论来阐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例如在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在地支中,子、寅属木,卯、巳属火,辰、未属土,申、酉属金,戌、亥属水。
人体也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这五体又各有附属组织,如发为血之余,汗为津液所化,泪为情欲所生等等,所有这些自然界的和人体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五行。 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便是: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间的人(我)要阴阳平衡。阳气过多,我就是一个火(心)病人了!阴气过多,我就是一个水(肾)病号了!只有阴阳保持平衡,我才能健康。 所以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不仅要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还要观察病人是来自“太阳”还是“太阴”,或是“阳明”,甚至是“少阴”,因为疾病的表象往往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 只有掌握了“阴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我们才能进一步掌握什么是“太过”与“不及”,什么是“虚”和“实”,什么该补,什么该泻,才能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否则,妄自进补或瞎吃泻药,都会破坏“阴阳”的平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