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字字五行属什么?
字义五行
“均”字的基本含义是“平均、平衡”,引申指“公正、善良”等。 《说文解字》解释为“平也”“均土也。从其字形看,“匀”由两条平行线组成,表示均匀的意思;“钧”金文中从“金”(代表金属),表明其本义与冶炼有关,后来才有了均调、均匀的含义。 由此看来,“均”“钧”的本义都与土地有关,因为古代的土地是按人口来分配的,所以“均”“钧”的字形都从“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祭祀用土地。
《汉书·律历志上》中说“度者,分也。量者,尺也。衡者,平也。“均”字的五行也就由此衍生而来。
在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自然界,发现诸多事物在形态、特性、作用、位置上存在着相类、相应、相近的关系,从而归纳出一种“物以类聚”的“类”,五行就是这种“类”。“均”在甲骨文中是个会意字,像是在一只手里握着一把耒(农具),其原意可能是耕作土地的时候,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后来被引申为“平均”、“均匀”等公平、平衡、和谐的意思。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这五种物质被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圆形象征,五行思想对古代中国人的认识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均,读jūn,形声字。从土,钧(匀)声,“土”表示田地,字形有平衡、均匀的意思。均的五行是木,均字拼音是:jūn,均字笔划是:18划、均字五笔是:wuy。
均属木。从土,钧(均)声。字形有平衡、均匀的意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具有特殊的地位,五行思想是通过“五”来表达的。“五”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基本的数量单位,“五”既是“多”的起始,又是“多”的概括和代表。例如,古人认为一年有五个季节,一个季节有五个节气,而且,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归类到五行中的某一行之下。五行的思想渗透到了古代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尚书·洪范》将五行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起来,将五行与春季、夏季、冬季、长夏、秋季五个季节对应起来,将五行与南、火、苦味、心、赤色、口齿等对应起来等等。均的本义可能和土地有关。
“五”字本身就蕴含着平衡和谐的“均”意,“五”字是“午”的初文,甲骨文的“午”字像“杵”直立在“一”上,有直立、正中的意思,这和均字的原意相合,而作为汉字,两字的字形也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