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属于五行属什么?

苗生宣苗生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烔”字在五行属性上,《康熙字典》中解释为“火”,但是据我考证,这个“火”是“水”的错误字形,因为“烔”字的繁体字“烔”,左边的形旁是“日”,而非“火”; “日”和“火”在古代的写法是很不相同的(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一下繁简两种字体的字形),所以不能认为“日”就是“火”或“火”就是“日”。 那么“烔”的五行到底属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木”——“烔”字的右半边不是“火”或者“日”,而是“东”(详见我写的关于“烔”字的文章 )。而这个“东”属木毋庸置疑吧? 所以整个“烔”字也是属木的。

下面给出我的理由: 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圆形的并且环绕太阳公转,这就是“天圆地方说”,这种观点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里—— “圜规一,有景象;矩发形,有方名”。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 “東,方也。从日、登,登高而望曰東。” 东汉王充著《论衡·物势篇》:“日之度数起自子位,午位为中线。” 唐朝韩愈著《秋怀诗》:“西涯直如线,其北月一钩。”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叙》: “盖太阴旋绕北斗而行,自子至午,环而复始。其中黑子、金环、白道、月窟等说,俱以日月之行,各有阴阳,周而复始推之。” 可见“东”在古代就是指“太阳在东方升起的地方”,跟“日”有关。 而“日”“月”都是古代五行中的“火”,所以古人用“东”来指代“太阳”时,太阳自然就被赋予了“火”的性质。比如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青铜器之后,发现青铜器熔点很高,又发现青铜器皿被太阳暴晒后会升温很快,于是就把“红烫的铜器”和“太阳升起的地方”联系到了一起,用“东”来指代“太阳”——“东”由此变成了一个多义的汉字。 我把这一过程总结成公式就是: 日→阳火→东→阳火 可见“火”实际上是以假借的方式给了“东”五行中的一份属性。 但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东南西北”中的“南”和“西方”中的“西”没有借用太阳的火属性。这是因为这两个字在古文字结构中,上面部分并不是“日”形,因此不能假“日”为“火”。但这两字在现在汉语字典中却都被列入“火”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