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概括了天地万物所具备的五种性质,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颜色,是结合阴阳、寒热归纳出来的。 《礼记·月令》中说“孟春之月,其色苍青……仲春之月,其色丹赤……”说明春季草木生长,颜色由青变赤(丹)。 《周礼·考工记》中说到“画缋之事,杂五色”又提到“五色:黄道、玄纁、青黑、赤白、黄。”其中的“五色”和现在的颜色概念不同,现在所说的“五原色”中的紫色,在当时属于黑色类;而黄色属于橙色系列。
古代的“五原色”,其实是指“正色”,所谓“正色”就是现在所说的彩色中的“中性色”,也就是无色相的颜色——灰色。这种正色的颜色来源于“丹青”,用丹砂(红矿物)和青雘(青矿物)调和而成的颜料。这种正色用于绘画或刺绣等手工技艺,是最珍贵的材料。 正色的“五色”,古人已经注意到它们的阴阳属性以及相应的色彩感觉。 黄色属于土,土居中央,而五行之中其他四行均对应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土又有中央之位与四方之分。
据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的解释:“土位于中,故称中央之土;自于四维,故曰四隅之土。”根据阴阳和四方的分类,土地被分为9种(见下表)。 从表中所列,我们可以发现,正色中的五色既彼此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这就像我们认识世界一样,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特点。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其实就是说个性是具有多样性的统一体。五色也是如此,它们是一个整体,但又各有差异。 古人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只有顺承天上的阳气,地下阴气才能顺畅运行。这样天地人能相互感应,自然才能和谐有序。反之则阴阳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甚至灾难。 可见,阴阳五行不仅是一种古代哲学理论,而且蕴含着朴素的医学理论和养生思想。人们长期生活在这个充满阴阳五行的世界里,必须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