碏字五行属什么?

许宛轩许宛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碏,石坚也。从石,且声。”故本义为石坚硬,与“软”相对。此意后作“峭”。 《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注:“郑比周天子如诸侯;虢叔死,葬于雍丘,号曰文公。”

“克”是击败、战胜之意。“段”为封地在今河南鄢陵的郑国公子,其父叔段因争权夺利被郑庄公率兵击败。这里用“克”字表示胜利,说明对手比较弱,力量相差悬殊。用“石坚”喻指对方软弱,这是一种类比,同时也反衬出郑庄公是个很有力量的君主。

可见“石坚”之“石”是比喻词,它所指代的客观实体并不是石头,而是坚硬之物。这一点和“青”指靛青之类有区别。这种“以石比石”的结构在古汉语中是很常用的,比如“金石可镂”“磬石”等。 “碏”由“石坚”引申为质地坚硬,又引申为颜色纯正(相对于“斑杂”)。再引申为人的品德正直,于是又有了“峻直”“耿介”“清廉”等含义。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清”。

初怀宇初怀宇优质答主

在现代汉字中,字形与“决”相近,其上部不是“ 角”而是“ 却”。它来源于古代汉语,在古代汉语本为形声字,从“ 戈”,“ 却”声,本义为古代的一种兵器,读为“que”。后来由本义引申为动词,有“杀尽”、“推却”、“退避”等义,仍读为“ que”,在“却秦”、“ 却籍”的意思中,“却”表示杀尽之意。后来“却”在“退避”等意义中渐渐虚化为词缀,加在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或介宾短语之后,表示程度的加深或对动作、状态的加强反衬。例如:“ 却之不恭”、“ 却之不迭”、“ 却之为敬”、“喜出望外”、“ 小却不逊”。

“却”字在现代汉语中既可用作名词“退却”、“击退”等意义,也可用作动词“去”、“ 除去 ”、“退”、“但”等意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