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分别是周几?

江志盛江志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就是金、水、木、火、土,它们各自对应着西方、北方、东方、南方和中央。 古代人们将地球分为了五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归属于某种五行,这种理论被应用于中医、相术等其他方面。那么具体是怎么样分配的呢? 水居北,金居西,火居南,木居东,土居中央。(水) 北方子水,坎卦,属阴;(金) 西方申酉戌三金,乾兑离三宫,属阳。 (火) 东方甲乙寅卯四木,震巽二宫,属阳; (木) 东南方甲乙寅卯四木,艮离九宫,属阴。 (土) 中宫戊己辰戌丑未六土,震坤亥未六宫,阴阳都有。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确实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它们分别是:

1、两极地区——阳极和阴极,由水构成;

2、南北半球——阳中和阴中,有金和水构成;

3、东西半球——阳生阴,有木和火构成;

4、赤道地带——阴阳平衡,为土;

5、两极周围——又成了两个半球,分别是由金和水构成。 而地球上的各大洲也是如此被划分出来的。 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有五行,不过比大地要细化一些。它们分别是:

1、金形人——头圆脸瘦,体形高大,动作协调;

2、木形人——个子较高,头发细软,面容清秀;

3、水形人——面黑体肥,反应较慢,说话轻声细语;

4、火形人——头小肤红,性子急,说话大声;

5、土形人——身材中等,面色偏黄,性格稳重。

杜娟杜娟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观。生,即促进、滋长、推动的意思。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即抑制、制约的意思。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古代的中国人大胆地运用到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复杂关系中,而且经久不衰。在中国,五行的概念出现很早。先秦时期,有人认为五行是五种具体物质,如“水火金木土”或者“五气”,它们在不断相生相克中维持平衡,构成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也由此而生。这种朴素自然的物质观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在今天,五行概念更多地出现在“风水”“中医”等文化语境中。在“风水”中,人们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解释吉凶或选择趋吉避凶之法;在许多中医典籍中,人的五脏与五行对应,是整个“中医理论”系统的一部分,在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力。当然,还有许多五行与“五X”对应的观点,但多为“牵强附会”之说,不宜相信。

古代中国人根据“五”的概念创制了干支纪年(月、日、时)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可计六十年(或月、日、时)之数。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子、寅、辰、午、申、亥为阳,丑、卯、巳、未、酉、戌为阴,合称“十天干”“十二地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记日,可六十循环一次:甲子、乙丑、丙寅……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古人以“旺相休囚死”这一循环过程分别说明五行在一年中的消长变化。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它们在子、丑、寅、卯等十二月有不同的状态。以木为例,正月(寅月)为“旺”,二月(卯月)为“相”,三、四月(辰巳月)为“休”,五月(午月)为“囚”,六月(未月)为“死”,其余类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