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行属性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周易与五行的起源是密不可分的,《周礼·春官》中记载了官方的卜筮机构“太卜”,太卜下分四科,其一就是“五行卜筮”。可见,五行在周代就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占筮方式之一。 五行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恐怕得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甚至更久远的虞舜年代,但是那时候的五行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五行并不是一回事。最早的五行只是作为判断吉凶的一种参照体系,它没有具体的对应事物也没有明确的相生相克含义(可能还有其它缺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五行来比附人事,比如齐国田氏代姜,被认为是“水木行王”,楚国灭申,认为是“金亡木”。这种五行的推演打上了很强的政治烙印。
那么五行究竟是怎么和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的呢?这就要提到管子及其著作《管子》。《管子·五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黄帝得五行之数,知五行之姓,辨五行之名……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配属五行之说源于此。 但这里的水火木金土显然并不是后世五行内容。那么这是不是汉人的附会呢?也不是。因为管仲生活的时代要远远早于孔子,而且这一观念在战国末年到汉代初年一直有着相当的影响,很多典籍都沿用了这一观点,所以这并不是后代的臆测。
当然,最后这些内容被确定下来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西汉武帝时,著名经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编撰《史记·天官书》确定了木火金水为四象;东汉王充写作《论衡·难日篇》中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的说法并广为流传。现在的五行也就是这样定格下来的。 至于为什么是五行为正五行而不是四象或者七曜或者其他呢?这恐怕是因为五行的概念在周代就已经深入人心,在西汉已经确立地位并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其他国家的占星术往往以360度为单位划分星区),不容易改变。另外,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容易让人接受,而四象中的阴阳互动和方位的关系就稍显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