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五行吗?
景憬最佳答案
“五”这个概念是华夏文明特有的,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那个时候的“五”不是现在意义上的5,而是4和6 的组合——四象(太阳、月亮、火、水)+六甲(甲子、乙丑……)。这个“五”的概念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仍然用“五行”来代表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并且沿用古代历法纪年的干支名称。 但其实古代的印度人根本不遵循这种以“五”为单位的计时方法!
我曾经在别的问题下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印度的历法完全不同于华夏文明。他们是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基础建立起的太阴历,每个月由新月变为满月再变回新月为一个节气,共30日,12个月为一年。这种历法的特点是全年无闰 且固定每三年加上一个闰月以达到季度平衡。
所以跟华夏文明相比他们根本没有节气这种说法。更不存在把一个月分为四象再把一年分成十二个“节令”和十五个“中气”——这些都是在华夏文化圈的基础上衍生的知识体系,并非来源于古印度文化本身。
因此古印度人既没有“四象”也没有“地支”,当然就更没有五行了。如果非要硬扯的话,只能说他们的天文观跟华夏文化一样,认为宇宙是由极多的大恒星和小行星构成的,而地球是其中一颗行星。至于大地是被海洋所包围的陆地,这个看法倒是跟华夏文明差不多.。
中国五行说的“五行”是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印度五行说的“五行”是五种元素(地、水、火、风、空),两者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思想家看到,这五种基本物质对于我们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五行”的“五”不是数字概念,“行”不是“行列”。
印度“五行”说认为,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地大”是所有坚硬的东西;“水大”是所有具有流动性的东西;“火大”是一切温热、发光、有形的东西;“风大”是一切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东西;“空大”,没有一定的相状,也没有固定处所,在有“空”处,上面四者都能存在,如果没有“空”,四大也没有处所。从“空”中起“风”和“火”,“火”使水热而起“地”,“地”、“水”、“火”和“风”,互相结合,互相对立,这样就产生千差万别的各种物质。
中国“五行”说的“行”通“徃”,指此物流行而生彼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中国“五行”说中,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关系。这种学说属于宇宙发生论,解释世界从无到有的过程,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印度“五行”说没有论及五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属于元素论性质,在宇宙发生论方面,它主张“空大”是“极微”(原子)和一切物体的处所、容器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