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来源于《黄帝内经》,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提出的。认为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体应之而有五脏(肝、心、脾、肺、肾),外见于五官(目、舌、口、鼻、耳)七窍(二阴)。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交替,而人体也应之,有生长化收藏不同生理特性。
五行的相生相克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规律,也提示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内在关系。 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周期影响着人体的生命进程,如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发,夏天热气腾腾,草木茂盛,秋天气燥伤津,树叶凋零,冬天冰封大地,万象隐灭……如果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的情况,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病征。
同样道理,中医理论认为,如果人体内某一脏腑功能异常,就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犯表,正不胜邪”[1]的理论基础——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虚”导致了“邪”入侵。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温病的治疗原则应是“祛邪保正”为主。
不过,由于现代人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又因“五行”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在临床中往往被忽略不计。但实际上,中医学的很多理论和方剂是基于“五行”原理而来的。了解这一知识对于学好中医入门知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