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的五行属什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柽”字共有6个读音,分别是chēng、shèn、zhēn、gēng、jīng和zèng。其中chēng是“柽”的常用字义;第二字义为“姓”的意思时读shèn;第三字义为“木名”时读zhēn;第四字义用于“柽柳”的简称时读gēng或jīng;第五字义指“器物上的横梁”时读zèng。 “柽”字的五行应该根据其不同的意思分别判定。
1.“柽”字用作人名或者表示草木时,其含义有“丛生”之意,因此五行属“木”。如北宋文学家“苏泂”,名字中的“泂”念jiǒng,“泂”字可拆解为“水”“弓”二字,有“水”且“弓”多,当然是属“木”的了!又如明代将领“侯继高”,名字中的“继高”念jì gāo,“继”字可以拆解为“禾”“二”二字,“高”字五行属“火”,“禾”“二”皆属“木”,由此可知“继高”属“木+火”。
2.当“柽”字作为地名使用时读音为 shèn,此时其含义为“神”,五行属“火”。如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鄯善县”,“鄯善”两字均念shàn,“鄯”字可拆解为“示”“善”二字,“示”指神像,“善”的部首为“口”,古时“口”和“目”通假,意为“看”,“视”的神庙,自然是属“火”了!再如山西省永济市西部的“神池县”,“神池”两字均念shén chí,“神”字同上,“池”字的水旁加“示”做偏旁,也是“火”的象形。 当然,这个“火”指的是古代的火候名称。
3.当“柽”字表示树名时读zhēn,其本意为“柘柳树”。这种树相传其韧皮纤维可以做绳索,古人称之为“柘”或“柽柳”,《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反其仁焉,取之左右逢其棵”的句子,其中的“棵”指的就是“柘”,音kē,今天我们仍然把直立的木桩叫做“棵”,读音相同。
4.最后,当“柽”用在“柽柳”、“柽笋”等词语中时读gēng jīng,“柽柳”的“柽”读gēng,“柽笋”的“柽”读jīng。关于这两个读音的由来,有人归纳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古代汉字简化之前,古文字中,“木”和“竹”做偏旁时常出现“重文”现象,即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位置时有相同的字形但读音不同,如“篇”字中的“竹”字,“篇”读pān,而“笺”读jiān,这就是“繁体字”的形成原因之一。由于“竹”做偏旁的字数很多,所以这类字普遍具有“多重读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