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属于五行属什么?

堵薇可堵薇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说的“聚”应该是指水聚成潭吧,这个“聚”有聚集、会聚的意思,所以属土 《易》坤卦“厚载万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又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系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可见“厚德载物”的“厚”和这里的“厚载万物”的“厚”都是指大地深厚之气,也就是土。

同时,《说文·土部》“土,地之生理也。”段玉裁注云:“凡生之理,皆从士。”即土地是万物生长的载体,也就是说土具有养育万物的特性,这就与坤卦的“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厚德载物”的意义是一样的。 所以水聚成泽、泽汇为湖、湖聚成海都属于土,因为土具有承载、化育万物的作用。

顺便说一下,我刚才查了《尔雅·释水》,其中“泽”字下的解释引用了《周易》“履霜,坚冰至。”来证明“泽”的意思是积水所成的沼泽。那么我认为这句话可能应该是“履霜,坚冰,泽至。”,“泽”应该是“沼泽”而不是“湖泊”。“沼”就是水塘,“泽”才是水汇集的地方(当然这种水汇集可能不是自然形成的)。

叶彦涵叶彦涵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的独创理论和观点,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唯物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各个学术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五行之说的初始意义,乃是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来源的认识,即当时人们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要素,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五材”说是《左传》、《国语》作者的观点,《尚书·洪范》提出“五行”。五行和五材的涵义差别不大。在先秦乃至西汉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五行五材说都以朴素唯物主义的面貌存在着,它们作为世界本原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被广泛应用于说明自然界和社会的许多实际问题。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神学迷信思想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及封建帝王迫切需要一种为巩固皇权的官方思想,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便吸收了阴阳五行之说,对五材五行及其相生相胜规则作了新的加工创造,建立起新的五行理论,从而使五行演化成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潮,在社会政治、天文历法、医学气功、方术迷信等种种领域中发生着重要影响,这一过程在五行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并延续到后来的两千多年中。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五行之说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失,但在社会现象的各个层面中还依然有所流露,而且它还在世界一些地区的一些民族(如日本、东南亚一些民族)的心目中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五行的研究仍然是当前人类学、民俗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我们对五行的研究是客观历史的考察。既不盲目否定其历史作用和影响,也不在主观上用现代人的标准去强求古人。而是全面系统地总结前人的论述,充分吸纳他们关于五行的研究成果,在充分继承和尊重前人宝贵遗产和认识基础上,运用当今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重新构建五行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揭示出五行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作用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阐明其对人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进一步探索五行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而使五行的作用真正地造福于人类。使之在世界各民族的心目中树立起具有科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崭新的理论体系,真正扬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行中的“五”是水、火、木、金、土,在我国古代是用来指代物质的五种基本属性,五行理论主张这五者相生相克而形成的一套系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